长安启源销量增长假象:主力车型腰斩,“套娃”新车遇冷

行业新闻
2025-10-15
来源:汽车说刊

汽车说刊 行业|10月中旬,长安汽车发布的产销快报将长安启源推上舆论焦点:2025年1-9月累计销量超20万台,9月单月销量4.12万辆,同比增幅高达79%。

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,却难掩品牌发展的深层危机。

数据显示,其主力车型集体陷入下滑泥潭,新车阵营深陷"套娃"争议,产品力不足引发的投诉持续发酵,所谓的销量增长更像是依赖单一车型支撑的虚假繁荣。

长安启源的销量增长神话,实则建立在严重失衡的产品结构之上。官方数据显示,品牌9月销量中,长安Lumin一款纯电小车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,成为无可替代的"销量独苗"。

但即便如此,这款核心车型的增长势头已显露疲态,7月销量13186辆,较6月环比下滑12.19%。

作为曾经的明星产品,启源Q05从2024年3月4751台的月销峰值,跌至2025年8月的1193台,同比暴跌65.94%,且已连续8个月同比下滑。

启源A05的处境更为惨淡,7月销量仅312台,较去年同期的2394台暴跌86.96%,环比降幅更是达到81.41%。即便是当前销量支柱启源Q07,也未能逃脱下滑命运,7月销量7559辆,较6月环比下滑20.81%,增长动能明显不足。

在新能源市场整体增长59.72%的行业背景下,长安启源的结构性崩塌显得尤为刺眼。汽车说刊认为:"剔除长安Lumin的贡献,其核心产品线实际处于负增长状态,这种依赖低端车型撑场面的增长模式,根本无法支撑品牌的高端化转型。"

为扭转销量颓势,长安启源在8万-30万元市场密集布局7款车型,覆盖轿车、SUV等多个品类。

但这种"数量取胜"的策略,最终沦为"套娃式扩张"的笑话,非但未能打开市场,反而加剧了内部资源内耗。

另外,新车与现有车型的同质化问题已到了难以回避的地步,9月推出的启源A06,号称对标比亚迪秦L的"影子杀手",但其2922毫米轴距、五连杆后悬等核心设计,与品牌旗下启源A07高度重合,仅在增程器功率上做出微小调整。
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启源Q07与长安深蓝S07尺寸近乎一致,前者车长4837mm、轴距2905mm,后者车长4820mm、轴距2900mm,核心配置如磷酸铁锂电池、多连杆悬架等完全雷同,却分别隶属于两个品牌阵营参与市场竞争。

这种缺乏创新的产品策略,直接导致新车入市即遇冷,定位高端市场的启源E07,虽宣称可实现6种形态切换,搭载空气悬架与智能CDC系统,但自上市以来销量持续低迷,7月仅售出33台,较6月环比下滑31.25%,连续三个月处于衰退通道。

某资深车评人在拆车评测中直言:"长安启源的新车更像快餐产品,只追求推出速度,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体验上毫无突破,开起来实在太平淡了。"

销量下滑的背后,是产品力不足引发的信任危机。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,长安启源的投诉量在2025年三季度呈爆发式增长,核心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、配置缩水与品控缺陷三大领域。

启源Q07成为投诉重灾区,有车主投诉称,刚提车数日,厂家便推出改款车型,新增激光雷达与高阶智驾功能,售价仅比老款顶配高5000元,老车主未获任何补偿。

更严重的是,厂家宣称的"CDC智能魔毯悬架"实际体验与宣传严重不符,过减速带时震动明显,不同模式下软硬差异微弱,多名车主反馈"未感觉到魔毯悬架作用",涉嫌误导消费者。

技术噱头大于实用价值的问题在新车上同样突出,启源A06主打的"9分钟快充"依赖800V高压平台,但全国800V充电桩普及率不足5%,且厂家刻意隐瞒电池容量信息,按行业常规推算,其电池成本将使售价突破20万元,与宣传的"高性价比"严重矛盾。

此外,其1.5升增程器功率仅72千瓦,低于比亚迪秦L的81千瓦,高速亏电时动力不足的问题已引发车主广泛担忧。

在竞品的降维打击下,长安启源的产品短板更显致命。方程豹钛3以13.98万元起售价,标配501公里纯电续航与比亚迪DiPilot辅助驾驶系统,而启源Q07入门版不仅无涡轮增压与智驾功能,选装座椅加热通风等配置后售价将升至15.58万元,性价比差距悬殊。

长安启源的困境本质上是战略失焦的必然结果。作为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的核心品牌,其既想依托长安Lumin抢占低端市场,又试图通过启源E07冲击高端市场,导致资源分散,未能在任何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。

内部产品的相互倾轧进一步加剧了危机,启源Q07与深蓝S07的定位重叠,不仅分流了客户群体,更模糊了品牌认知。而在技术研发上,长安启源始终未能建立核心壁垒,800V平台、智能悬架等关键技术要么依赖供应商,要么存在明显短板,难以支撑产品溢价。

面对新能源市场59.72%的同比增速,长安启源的增长显得苍白无力。当深蓝凭借清晰的产品定位实现48.1%的同比增长,阿维塔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时,长安启源却在套娃式扩张与产品力不足的泥潭中越陷越深。

对于长安启源而言,20万台的累计销量更像一面镜子,照见的是规模扩张下的战略虚火。

在新能源市场从"增量竞争"转向"存量竞争"的当下,若不能摒弃数量至上的发展模式,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差异化打造,其所谓的"销量增长"终将沦为昙花一现,更可能错失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机遇。

阅读11314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