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6日杭州,日产中国以"四十载,伴NI行"为主题的品牌之夜照亮了钱塘江畔。当日产汽车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与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——天籁·鸿蒙座舱共同揭开面纱时,现场的掌声不仅为两款战略新品响起,更为这家跨国车企在华四十年的转型宣言喝彩。
在新能源浪潮席卷、市场格局剧烈变动的当下,日产正以"年轻、创新、充满激情"的品牌焕新为锚点,用技术积淀回应时代挑战,在"在中国、为中国、向全球"的战略指引下开启新征程。
时间回到1985年,日产北京办事处的成立,标志着日产正式踏入中国市场,成为最早参与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进程的跨国品牌之一。
四十载光阴里,日产的发展轨迹与中国汽车市场的成长曲线深度交织:2003年与东风汽车携手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,创造了中外汽车合资合作的典范。凭借轩逸、天籁等经典车型构建起千万级用户基础,"技术日产"的标签深入人心。
这种深耕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,而是技术与生态的双向融合。从早期将成熟造车技术引入中国,到建立郑州日产技术中心等本土化研发基地,日产逐步实现了从"在中国制造"到"为中国创造"的跨越。
正如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伊凡·埃斯皮诺萨在品牌之夜所言:"中国不再是日产全球版图中简单的销售市场,而是驱动未来转型与增长的关键支柱"。这种战略认知的升级,为日产在智能电动化时代的破局奠定了基础。
市场数据印证着深耕的价值,即便在2024年新能源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,日产仍保持着稳健表现,2025年9月中国区销量达61,552台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纯电车型N7的市场爆发力——上市50天累计大定突破20,000台,成为最快大定破万的合资纯电车型之一,这份成绩在自主品牌主导的纯电市场中显得尤为亮眼。
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重变革中,"技术日产"的基因正在焕发新生。此次发布的两款新品,精准切入市场核心痛点,展现了日产对中国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。
N6作为日产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,是其电驱化战略的关键落子。这款基于全新新能源技术架构打造的车型,延续了日产在电驱领域的技术积淀。
从2010年聆风开启纯电探索,到2016年Note e-POWER实现增程式技术量产,日产用十余年时间构建起完整的电驱技术体系。N6搭载的插混系统整合了VC-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与高效电驱单元,既保留了"全电机驱动"的平顺体验,又通过外接充电功能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长续航、低油耗的双重需求,成为日产在纯电之外的重要战略补强。
如果说N6是电驱技术的迭代延伸,天籁·鸿蒙座舱则代表着日产在智能化领域的大胆突破。作为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,这款车型打破了"智能化仅属于新能源车"的行业惯性。
鸿蒙座舱4.0系统带来的不仅是20%的流畅度提升和多区域语音识别能力,更通过麒麟990A车规级芯片实现了软硬件协同的体验升级——"小艺"智能助手可完成87.6%的座舱操作,手机与车机的无缝衔接让导航、娱乐等功能实现跨设备流转。
这种"燃油车+智能座舱"的组合,为存量巨大的燃油车市场提供了智能化升级的新路径,也彰显了日产与中国科技生态深度融合的决心。
技术自信更源于长期积累。从e-POWER系统通过"发动机发电、电机驱动"的精妙设计平衡能耗与体验,到ProPILOT超智驾技术即将实现的AI赋能升级,日产始终以技术可靠性为基石。
正如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智欣所言:"无论市场如何变迁,'技术日产'所代表的可靠、安全、好品质始终受到认可"。这种积累在N7车型上得到充分释放,其快速破万的成绩背后,是消费者对日产电驱技术与安全标准的信任。
四十载积淀之上,日产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品牌基因重组。面对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的市场现状,"年轻、创新、充满激情"不再是口号,而是贯穿产品研发、品牌沟通的实践准则。
产品层面的年轻化体现在设计话语权的本土化转移,日产大胆启用中国本土年轻设计师主导N7、N6等重磅车型的设计,这些更懂中国年轻用户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创作者,在AI设计趋同的时代注入了独特的"人的温度"。
从N7的流线型车身到N6的科技感内饰,每一处细节都回应着年轻群体对个性化与品质感的追求。即将于明年引入的Z NISMO性能车型,则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激情内核——这款搭载3.0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、最大功率420马力的性能图腾,在美国市场销量已远超丰田Supra三倍,其引入将填补合资性能车市场的空白。
品牌之夜上,"最家"假期体验官与普通车主的真实故事取代了单纯的参数宣讲,穿越无人区的可靠护航、日常生活的温暖陪伴,让"舒适、安全、可靠"的品牌优势变得可感可知。
这种从"产品推销"到"情感共鸣"的转变,配合"尽兴由NI"的品牌新主张,正在重塑日产与年轻用户的关系。
更具深意的是,日产通过与清华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,深入分析Z世代消费者的社交媒体行为与购买习惯,让年轻化战略有了数据支撑。
本土化战略的深化则为品牌焕新提供了组织保障。过去两年,日产中国团队在产品定义、开发节奏乃至市场打法上获得了更大自主权,这种"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"的Glocal模式,使产品决策更贴近市场一线。
从郑州LCV研发中心的揭牌到鸿蒙座舱的跨界合作,从专用车领域的百款车型开发到电动皮卡的市场领跑,日产的本土化已覆盖研发、生产、产品全链条,形成了"为中国市场定制,向全球市场输出"的良性循环。
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,一边是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的产业浪潮,一边是自主品牌与跨国巨头的贴身博弈。日产的四十年转型,恰是跨国车企在华求生进化的典型样本。
其战略智慧首先体现在技术路线的多元平衡。不同于单一押注纯电的激进派,日产构建了"纯电+插混+智能燃油"的三维产品矩阵:N7主攻纯电市场,N6填补插混轿车空白,天籁·鸿蒙座舱激活燃油车价值,Frontier Pro PHEV则拓展商用车新能源赛道。
这种布局既符合中国市场"纯电与混动并行发展"的现状,又为不同需求层级的用户提供了选择,展现了成熟车企的战略定力。
"在中国、为中国、向全球"的战略并非空洞口号:郑州日产技术中心已成为日产全球LCV研发基地,其开发的电动皮卡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;即将引入的Z NISMO则是全球资源与中国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。
自主品牌在三电技术与智能座舱领域的快速突破,持续压缩着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;新能源价格战带来的消费者观望情绪,对品牌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但四十载积累的技术资产与用户基础,成为日产应对挑战的底气——e-POWER系统在小型化集成上的技术优势、与东风"合心合力"的合资根基、1600万用户的情感联结,都是不可复制的竞争壁垒。
站在四十年的时间节点回望,日产在中国完成了从技术输出者到生态共建者的蜕变;展望未来,Z NISMO的引入将唤醒品牌的性能基因,LCV新能源化布局将开辟新增长曲线,下一代ProPILOT超智驾技术则预示着智能化的新高度。
正如品牌之夜现场展示的车型序列——从Frontier Pro PHEV到Z NISMO,从纯电到混动再到性能车——日产正用多元化的产品布局,回应着市场的变迁与用户的期待。
这场始于1985年的中国之旅,在四十年后迎来了最关键的转型时刻。当"技术日产"的积淀遇上"为中国创造"的活力,这家跨国车企正在书写的,不仅是自身的焕新故事,更是中外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。在下一个四十年的起点上,日产的"尽兴之旅"才刚刚加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