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量光鲜难掩产品硬伤:极狐汽车前三季度深陷定位迷局

行业新闻
2025-10-20
来源:汽车说刊

汽车说刊 行业|2025年10月,极狐汽车对外披露的9月销量数据看似亮眼——单月销量16074台,同比增幅超47%,1-8月累计销量75493辆,同比增长110.5%。

但光鲜数据背后,是高端化战略彻底溃败、主力车型定位混乱、质量投诉频发的多重危机。这个曾被北汽蓝谷寄予厚望、对标特斯拉与蔚来的"一号工程",如今正深陷"以价换量"的泥潭,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话语权。

极狐销量的"高增长"本质上是一场牺牲品牌价值的数字游戏。回溯其发展历程,2016年诞生之初明确的"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"定位,如今已沦为空谈。

早期推出的阿尔法T、阿尔法S等车型,最高售价逼近35万元,阿尔法S华为HI版更是冲击40万级市场,但市场反响持续低迷。

为挽救销量,极狐自2023年起开启疯狂降价模式。阿尔法T5历经三次降价,配合区域促销后部分车型终端售价低至11.58万元。阿尔法S5两次降价后,部分车型终端价仅10.28万元。考拉S更是通过限时优惠将价格压至9.98万元,成为极狐首款"万元级"车型。

虽然价格下探虽短期拉升了销量,却让品牌形象一落千丈,彻底与高端定位脱钩。

从销量结构看,增长水分更显直白。2025年1-8月,极狐销量贡献主力集中在阿尔法S5、阿尔法T5等均价15万元左右的车型,四款中低端车型合计占比达85%。

反观其曾经对标的特斯拉,Model Y与Model 3以超26万元的均价贡献85%销量,二者品牌价值与盈利能力差距悬殊。9月销量爆发的核心驱动力T1车型,预售价仅6.88万-9.38万元,这款被寄予"破局"厚望的车型,实则是极狐退守低端市场的无奈之举。

阿尔法T5作为极狐当前销量占比32%的主力车型,其定位模糊问题成为市场诟病的焦点。这款官方定义的中型SUV,售价覆盖11.98万-16.78万元区间,既想承接高端市场的品牌余温,又想抢占中端市场份额,最终陷入"高不成低不就"的尴尬境地。

更令市场失望的是,寄予厚望的新款阿尔法T5开启预售以来,12.38-16.28万元的定价毫无竞争力,叠加产品力短板,让极狐本就疲软的市场表现雪上加霜。

与竞品相比,阿尔法T5的所谓优势不堪一击。在与深蓝S05的对比中,尽管极狐宣称拥有800V高压平台和宁德时代5C神行电池,可实现9分钟快充30%至80%的技术优势,但16万级的指导价较竞品高出2万余元,且底盘存在前软后硬的调校缺陷,体感一致性远逊于对手。

消费者在同等预算下,既能选择深蓝S05更均衡的驾驶体验,也可转向比亚迪宋PLUS EV等保有量更高的车型,阿尔法T5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模糊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极狐产品策略的摇摆不定。9月上市的T1车型预售六天订单破2.5万辆,首月大定达3.5万辆,但很快陷入"减配门"争议。

多位预售期下单的消费者发现,提车时宣传的分体式可拆头枕变成一体式座椅,前排座椅放平功能莫名消失,且厂家未提前任何告知。这种短期逐利的产品操作,进一步透支了消费者信任。

众所周知,极狐作为最早与华为绑定的车企,采用HI模式合作推出多款车型,但因华为仅提供技术方案、不参与整车开发与品牌运营,导致产品整合深度不足。

阿尔法S华为HI版上市三年三次降价仍无人问津,2025年推出的阿尔法S6/T6虽首发华为乾崑智驾ADS 3.3系统,7月销量仍仅三位数。反观华为智选模式下的问界、享界,却实现了销量与品牌的双重突破,形成鲜明对比。

销量与定位的双重困境之外,持续爆发的质量投诉与服务纠纷,正将极狐推向信任崩塌的边缘。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,关于极狐汽车的投诉涵盖质量缺陷、合同欺诈、售后缺位等多个维度,且问题解决率极低。

质量问题已成为极狐车主的共同痛点,据网络报道称,成都车主的阿尔法S5在购车一年后,因空调蒸发箱漏水导致驾乘仓被水泡,底盘线束氧化生锈引发满屏故障灯。售后仅同意更换地垫、隔音棉等基础部件,拒绝更换受损的线束总成,车主索赔2万元车辆贬值损失及代步费的诉求石沉大海。

营运车主反映的考拉S问题更为严重:右侧滑门使用到一定年限或里程就会脱落,需用绳索绑定应急;后轮被撞击维修后,新轮胎使用寿命仅1-3个月,这些安全隐患需车主自行花钱改造。

不仅如此,服务体系的混乱进一步激化矛盾。阜阳消费者在极狐4S店以11.2万元谈定阿尔法S5 MAX并支付5000元定金后,被销售人员以"喝多了算错价"为由要求加价至12.43万元,否则拒绝交车,厂家客服对此仅以"联系门店"敷衍了事。

宿州车主购车时获赠的5张保养卡,在其想更换保险公司时被4S店告知将作废,厂家一周内未给出任何有效回复。更有多位消费者遭遇"订车易交车难"问题,青岛车主盲订两月未提车错失2万元国补,江苏车主T1锁单20天无果,眼睁睁看着省补截止日期过期。

雪上加霜的是,北汽集团战略重心已转向享界品牌,明确表示"集聚所有优势资源all in享界S9",并投入百亿专项资金建设超级工厂。

而到了这边,极狐在集团内部反而被边缘化,使其面临研发投入不足、资源支持减弱的双重打击,品控与服务问题的解决更显遥遥无期。

从高端标杆到低端求生,从华为合作到战略失宠,极狐汽车的困境并非偶然。在新能源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,品牌信任的建立需要长期的产品打磨与服务积淀,而极狐既未形成清晰的产品定位,又未能守住品控与服务的底线。1-9月的销量增长如同昙花一现,若不能快速破解定位模糊、品控薄弱、信任缺失的三重困局,这个曾经的"高端希望"或将彻底沦为市场的边缘角色。

作者:汽车说刊 陈冰

原创报道,如有问题联系主编!

阅读38923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