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说刊 广州试驾|10月28日,比亚迪秦L EV云辇版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了一场深度专业场地体验活动,通过百公里加速、连续S弯、颠簸路障等一系列极限测试后,我意识到它正以“技术下放”的姿态,改写10万级纯电车型的驾控规则。此次试驾围绕动力、操控、滤震、智能四大核心场景,解锁其“有云辇更带感”的真实性能。

动力与制动的“双稳表现”是试驾的第一重惊喜,秦L EV云辇版搭载160千瓦后置电机与330牛·米峰值扭矩,后置后驱布局赋予其天然的操控优势。切换至运动模式全力加速时,3.1秒破50km/h的推背感瞬间袭来,动力输出线性无顿挫,完全没有低价位电动车常见的“窜动”感。实测0-100km/h加速虽未突破7秒,但中段再加速能力亮眼,高速超车时深踩踏板仍有充沛储备。

紧急制动测试中,这套前通风盘、后实心盘的制动系统展现出极强稳定性。100-0km/h刹停距离稳定在40.5米左右,连续10次制动后成绩仅偏差1.23米,未出现明显热衰减。
更值得称道的是,云辇-C系统在制动瞬间快速拉升阻尼,车身俯仰幅度被大幅抑制,既避免了乘客的前倾冲击,也让制动姿态更显从容。
S弯道中的“贴地飞行”体验,彻底颠覆了在场媒体对家用轿跑的认知,场地设置的连续弯道要求车辆在60km/h时速下快速转向,此时云辇-C系统的1kHz采样频率与150毫秒响应速度尽显优势——通过3组6轴传感器实时捕捉车身姿态后,减震器阻尼迅速拉满,侧倾角速度降低39.7%。
驾驶中能清晰感知到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的扎实支撑,车身侧倾被有效抑制,方向盘指向精准无虚位,甚至能通过转向反馈预判车轮抓地力,呈现出“人车合一”的操控质感。

场地体验中的颠簸减速带测试则印证了云辇-C“舒适与运动兼顾”的核心价值。场地模拟的连续4厘米高减速带,是检验滤震性能的经典场景。当车辆以40km/h通过时,云辇-C系统通过道路预瞄功能提前调整阻尼,减震器瞬间变软,96%的震动被有效过滤。
值得一提的是,后排乘客几乎感受不到明显颠簸,若放置一杯水在中控台上,水面仅有轻微晃动,这与无云辇-C车型的剧烈弹跳形成鲜明对比。更令人惊叹的是“刀片过气球”测试:车顶刀片距气球仅1厘米,车辆以60km/h通过减速带时,车身跳动不超过1厘米,气球完好无损,直观展现了其震动控制精度。

说实话,智能泊车功能则成为新手用户的“刚需配置”,此次体验的泊车场地在模拟商场地下车库的狭窄车位场景中,按下自动泊车按键后,车辆通过环视摄像头快速识别车位,随后自主控制方向盘、油门与刹车,精准倒入两侧仅有20厘米余量的车位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。
更实用的是代客泊车功能:在停车场入口下车后,通过手机APP即可指令车辆自动寻找空位并完成泊车,返程时还能远程召唤车辆驶出,彻底解决“停车难、取车烦”的痛点。这套系统的识别准确率与操作流畅度,已达到主流高端车型的智能水平。

试驾期间,我也留意到秦L EV云辇版的实用细节:4830×1900×1490mm的车身尺寸与2820mm轴距,让后排容纳三位成年人仍不拥挤;560L后备箱搭配前备箱,满足家庭出行储物需求;15.6英寸中控屏与W-HUD组成的三屏交互系统,支持四音区语音识别,操作流畅度媲美高端车型。

而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作为隐藏“安全王牌”,能在140km/h爆胎时通过三维干预将横向偏移控制在75厘米内,为长途出行增添关键保障。
综合整场试驾来看,秦L EV云辇版最核心的竞争力,在于将云辇-C与TBC两大高端技术首次下放到12万级市场,实现了“30万级体验,13万级价格”的价值突破。它既保留了家用车所需的舒适空间与智能配置,又通过硬核技术赋予车辆越级的驾控质感与安全冗余。

对于追求“面面俱到”的年轻家庭用户而言,这款车不仅是代步工具,更是技术平权时代下的“高价值之选”。此次在广州体验活动结束后,秦L EV云辇版平稳驶离试驾场地,它所展现的实力证明:家用轿车的驾控乐趣,本就不该被价格定义。

